波士頓教育創新 | 81年了,這家社區藝術中心仍然是家長孩子們的最愛

2018-05-03 10:10

波士頓教育創新 | 81年了,這家社區藝術中心仍然是家長孩子們的最愛

作者:Candy發佈時間: 2018-03-22 07:00

CAC的接送大巴和孩子們(圖片來自CAC)

波士頓教育創新系列專題:

波士頓是美國東部的創新引擎,很多的創新都從這裡開始。本專題結合國內教育創新的熱門方向,實地走訪當地的教育創新組織,通過採訪瞭解他們的新思路與新實踐,給國內的教育創新者提供新的靈感與思考。

《波士頓教育創新 | 藝術教育創新:誰說藝術無用?它可以改變世界》中,我們談到藝術教育的影響。除了教會孩子們一些藝術的表達方式,好的藝術教育,還會幫助塑造孩子的個性,幫助他們更有創造力地表達自我,引導他們思考他們與其生活的社區以及社會之間的聯繫。

劍橋社區藝術中心(Cambridge community art center,以下簡稱CAC) 是一個社區裡的藝術項目,1937年由社區裡的家長們集資成立。這麼多年來,這個社區藝術中心一直向社區裡 5-19 歲的青少年提供藝術課程,並且向社區公眾提供各式各樣的藝術活動。

週一到週五的兩點到六點,孩子們從公立學校放學之後,就會乘坐著 CAC 的巴士或者由家長到達中心,在這裡,他們可以選修視覺藝術、舞蹈、戲劇或者媒體藝術的課程。CAC給藝術老師們足夠的自由空間,讓他們能夠自行設計課程,但要求所有的課程都必須要符合三個目標:藝術目標+個人發展目標+社區融入目標。

  • 藝術目標:學到一些具體的藝術技能
  • 個人發展目標:瞭解自己是誰,有什麼興趣愛好與天賦,建立個人自信,也懂得如何與他人/與環境相處
  • 社區融入目標:在有了藝術技能、個體自信之後,可以在社區裡面找到一個什麼角色?能主動為社區貢獻什麼?

關於社區藝術中心如何幫孩子們實現藝術目標與個人發展,專案總監Jaronzie分享了兩個很棒的故事。

CAC有很多來自海地的學生。在主流的白人文化中,海地文化是少數人的文化,也是不被看見的文化。提到海地,人們聯想起來的往往是貧窮。2014年,CAC組織了一場海地的故事表演,來自海地的孩子們,在舞臺上表演了一個海地奴隸起義的故事。這個故事裡的角色由孩子們自己選擇,使用的也是他們自己的語言,通過兩個月的排練,上臺演出。對於Jaronzie來說,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活動,“孩子們在這個項目中學到了表演的技能,而且能自信地站在舞臺上,像一個成熟的演員一樣演繹故事。此外,這個項目也讓社區更多的人看見了海地的文化與歷史,激發了文化的驕傲感”。演出位於社區裡一個250人規模的劇院,“這些黑色皮膚的孩子站在舞臺上,重現一個在他們的文化中讓他們非常驕傲的一段歷史。這樣的情境你不會在電視上看到”。演出結束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孩子們都在討論海地的這場歷史。

另外一個例子是Ashley的故事。Ashley 9 歲的時候,在 CAC上舞蹈課,由此發現了她在舞蹈方面的興趣。在 CAC 上課的過程中,她不僅學到了舞蹈的技能,也變得非常的自信,她把自己稱作dancer(舞者),在任何場合很有創意、很自然地跳起來。“有次我去她家家訪,就看見她在家裡跳舞”。對Jaronzie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她將來會不會成為一個專業的舞蹈家,而是她找到她喜歡的藝術表達並且能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展現她的創造力。如今,Ashley在 CAC 的課外專案已經結束了,但她還常常回來幫忙。她把CAC看成自己的另一個家。

  CAC的學生在社區裡面舉辦藝術活動(圖片來自CAC)

除了分班分興趣上課之外,每天下午四點,CAC都會把所有的孩子聚集在一起,進行他們的日常儀式:council(有組織的集會)。孩子們圍坐成一個圈,藝術老師站在圓圈的中央,舉起一根彩色的手杖,邀請孩子來到圓的中央和大家做一個公開的分享,說說生活中的開心/傷心/驕傲/挫折。彩色的手杖轉交到孩子的手上,意味著說話權力的轉交,在座的所有人都需要安靜聆聽,每一個人說完所有人都會為Ta鼓掌。通過這樣的日常活動,一方面,培養孩子們公開發言的能力,另一方面,培養社區的分享意識,創造一種平等、互相關心的氛圍。

為了讓孩子們更有責任感,CAC也邀請九到十個孩子組成諮詢建議小組,參與很多事情的決定。比如要聘請一個新的老師,老師需要給他們上一個demo課,需要被他們面試。比如他們會參與不同的藝術項目設計,制定不同的出外遊玩計畫。孩子們會和老師一起經歷很多具體的事情,並且從他們的角度出發,分享自己的意見。

在CAC工作了四年,Jaronzie見證了很多孩子的成長,“看見他們開始瞭解怎麼使用不同的藝術表達形式,看見他們個性的改變,看見他們作品的變化”。她也很驕傲孩子們對CAC這個小社區充滿歸屬感,而且從這裡學會如何對更大的社區抱有責任感,“無論是為他們生活的社區做壁畫,還是拍攝反映對社區的觀察與思考的作品;或是當我們向社區開放的公共活動中招募志願者的時候,他們都願意付出實際行動,來做出他們力所能及的貢獻,給社區帶來改變。”

波士頓教育創新系列專題作者介紹:

楊雁清(candy,青年文化研究員,9年中國年輕人群體和青年文化研究經驗,美國NAMAC藝術領導力項目學者;同時亦是活躍的文化聯結者與社群營造者,致力於賦力年輕人帶來的改變。曾發起50場年輕人意見領袖分享會議、各種規模的工作坊以及不同主題的社區藝術專案,並被邀請在香港MaD大會,DFC中國年會,TedX演講。著有《胡同裡的沙發人類學》豆瓣上架電子書,曾供稿《城市畫報》,《大學生》,《時尚cosmo》,《時代週報》等媒體。

1、本文是芥末堆網原創文章,轉載可點擊 芥末堆內容合作 瞭解詳情,未經授權拒絕一切形式轉載,違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佈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資訊告訴我們。

來源: 芥末堆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