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大學裡的終身幼稚園:創造性思維是這樣產生的

2018-05-05 10:07

波士頓教育創新 | 麻省理工大學裡的終身幼稚園:創造性思維是這樣產生的

作者:Candy發佈時間: 2018-02-22 07:00

圖片來源:lifelong-kindergarten

波士頓教育創新系列專題:

波士頓是美國東部的創新引擎,很多的創新都從這裡開始。本專題結合國內教育創新的熱門方向,實地走訪當地的教育創新組織,通過採訪瞭解他們的新思路與新實踐,給國內的教育創新者提供新的靈感與思考。

在快速變化、追逐創新的現代社會,創造性思維越來越成為教育者重視的一種能力。但什麼是創造性思維?如何培養創造性思維?世界各地的教育者試圖通過實踐回答這兩個關鍵問題。

麻省理工大學媒體實驗室裡有一個叫終身幼稚園(“lifelong kingdergarten”)的研究團隊,致力於開發新的技術與活動,就像在幼稚園裡面玩搭積木一樣,讓更多人可以體驗充滿樂趣的創造的過程。終身幼稚園在2006年研發了風靡全世界的線上程式設計教育社區Scratch,這個程式設計教育社區第一次將複雜的程式設計變成像堆積木一樣簡易的過程,最重要的是,它鼓勵使用者創造自己的作品並且分享。來自超過150個國家的用戶,在這個社區創造並分享了超過兩千八百萬個作品,成為程式設計教育的範本。除此之外,終身幼稚園也和樂高玩具公司長期地協作,持續開發鼓勵創造的新產品,例如樂高Mindstorms機器人系列,允許使用者搭建自己的可程式設計機器人。

通過十幾年的創造力培養實踐,研究團隊對什麼是創造性思維,如何培養創造性思維發展出一套框架與理論。終身幼稚園專案的創始人Mitchel教授也在2017年發佈了新書《終身幼稚園:通過專案、熱情、同伴、實驗培養創造力》,分享了一些研究的重要成果。

創造力培養的一個關鍵是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什麼是創造性思維?要定義什麼是創造性思維,應該從創造性思維不是什麼開始。Mitchel 在他的書中梳理了今天人們對創造性思維/創造力的幾個誤解:

誤解1:創造力是關於藝術的表達

當提到創造力,很多人會馬上聯想到很多藝術的表現形式,比如繪畫,雕塑,詩歌等等。但“不同類型的人都可以富有豐富的創造力。”科學家在開發新的理論的時候是有創造力的,醫生在診斷新的疾病的時候是有創造力的,創業者在開發新產品的時候是有創造力的”,Mitchel認為,創造力並不局限於創意或是藝術的表達形式,而更多是一種“創造性思維”。

誤解2:只有少數人是有創造力的

很多人認為有創造力的人創造的是從來沒有過的新發明和新想法,而事實上,創造力可以被分成Big-C Creativity(大C創造力)和little-c Creativity(小C創造力)。諾貝爾獎的獲得者、著名的藝術家所具備的是大C創造力,他們創造的是前無古人的、充滿變革的事物和作品。小C創造力則指的是創造一些對我們自己來說有用的新想法/新做法,不管它是否已經被別人創造過。對於Mitchel來說,小C創造力與每個人都相關,我們要培養更多人有這種小C創造力,為日常生活/工作帶來創新。

誤解3:創造力出現在靈光一現的時刻

很多人以為創造力是出現在靈光一現的時刻,但事實上,這些靈光一現的時刻只是創造力產生過程的一小部分。創造力的產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產生于某種辛勤的工作,結合充滿好奇的探索和系統化的研究”。靈光一現的時刻,通常發生在“很多輪的想像、創造、玩耍、分享、反思之後”。

誤解4:創造力是不可以教授的

很多人認為,孩子天生就有創造力,他們用自己的方法來探索這個世界,追逐他們的好奇。最好支援創造力發展的方式是讓他們自然地探索,而不是嘗試教他們變得有創造力。而MItchel通過研究發現,確實,給孩子設計一套規矩和說明來教他們如何變得有創造力,並不會讓他們變得有創造力。但孩子雖然天生好奇,創造力並不一定會自然生長。就像園丁創造一個好的環境讓植物生長一樣,教育者可以培養一個讓創造力生長的環境,創造力是可“教”的。

那麼,關鍵的問題來了,到底教育者可以創造一個什麼樣的環境,幫助創造力生長呢?Mitchel從兒童在幼稚園當中的學習方式受到啟發,認為幼稚園不僅適用于兒童,也適用於任何年齡、任何背景的人發展創造力。

幼稚園的學習方式究竟有什麼特別的?為什麼被視為培養創造力的最佳方法?Mitchel舉了一個典型的幼稚園活動進行說明,”想像幼稚園的孩子在玩搭積木。兩個孩子因為聽了老師講的童話故事,開始搭建一個城堡,他們建立了城堡的基礎,開始建城堡頂部的塔。他們不斷地在城堡上增加積木,城堡變得越來越高。到最後,塔倒了。孩子們開始重新搭建,希望這次能把城堡造得更牢固。與此同時,其中一個孩子開始講一家人住在城堡裡的故事,另一個孩子在他講的故事上增加新的任務。他們一邊搭建城堡,一邊不停地往故事裡增加新的細節“。在這個故事裡,幼稚園的孩子在玩的同時學到不同的東西,通過搭建城堡他們學會更好的理解結構和穩定性,當他們開始創造故事,他們更好地瞭解情節與人物。最重要的是,他們開始學習創造的過程。

這個創造的過程,被Mitchel和其研究團隊總結成創造性學習螺旋(creative learning spiral),這個螺旋包括幾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 想像:就像上面的舉例一樣,孩子們的創造從他們對一個城堡的想像開始。
  • 創造:光是想像不夠,孩子們開始把想像變成行動,比如用積木搭建一個城堡。
  • 在玩樂中試驗: 孩子們不斷地在試驗當中進行創造,比如不斷加高城堡,城堡倒塌後重新搭建,開始講述故事,不斷增加故事的細節等等。
  • 分享: 孩子們在創造的過程當中彼此分享,給創造增加新的想法
  • 思考:當塔倒塌的時候,老師過來鼓勵孩子們思考為什麼它會倒塌,如何可以搭建可以更穩固的城堡,同時也給他們看摩天大樓的照片,孩子們注意到建築的底部總是比頂部寬,於是他們決定重建一個底部比頂部寬的塔
  • 想像:基於前面的過程,孩子們開始想像新的點子,比如在城堡附近創造村莊,開始新一輪的創造。

這個螺旋在幼稚園裡不斷地重複。“幼稚園裡用不同的材料(比如木頭積木,蠟筆,折紙等等),創造不同的東西(城堡,故事,照片,音樂等等),但是這個核心的創造過程總是一樣的”。這個創造性學習螺旋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引擎,當孩子們經歷這個螺旋,他們開始發展自己的想法,嘗試他們的想法,試驗不同的做法,從他人當中獲得回饋,基於整個經歷再產生新的想法。創造性思維在這個過程當中得以發展與增強。

麻省理工大學著名的媒體實驗室,就在應用這種幼稚園式的學習方式。雖然學生們用的工具和技術與幼稚園的孩子們非常不一樣,不是木頭做的積木,而是鐳射切割機、3D印表機,但他們創造的過程和幼稚園的孩子並沒有本質的不同。同樣地,他們遵循的是創造性學習螺旋的指導,很少坐在教室裡接受知識,而是通過各種專案發展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每個專案總是從想像開始,建立原型,通過不同的做法實驗他們的想法,分享他們的原型,思考他們的所得。然後又開始繼續想像新的原型,不斷重複創造性學習螺旋的每一步。

Mitchel用“終身幼稚園”來命名他在MIT媒體實驗室的研究團隊,寄予了他對用幼稚園式的學習方式培養創造力的希望,而終身幼稚園最終的目標,是“讓這個世界充滿有趣的、充滿創造力的人們,總是為他們自己和社區創造新的可能性”。

作者介紹:

楊雁清(candy),青年文化研究員,9年中國年輕人群體和青年文化研究經驗,美國NAMAC藝術領導力項目學者;同時亦是活躍的文化聯結者與社群營造者,致力於賦力年輕人帶來的改變。曾發起50場年輕人意見領袖分享會議、各種規模的工作坊以及不同主題的社區藝術專案,並被邀請在香港MaD大會,DFC中國年會,TedX演講。著有《胡同裡的沙發人類學》豆瓣上架電子書,曾供稿《城市畫報》,《大學生》,《時尚cosmo》,《時代週報》等媒體。

1、本文是芥末堆網原創文章,轉載可點擊 芥末堆內容合作 瞭解詳情,未經授權拒絕一切形式轉載,違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佈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資訊告訴我們。

來源: 芥末堆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