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D-lab如何培養世界公民極客

2018-05-03 15:41

波士頓教育創新 | 麻省理工D-lab如何培養世界公民極客

作者:Candy發佈時間: 2017-10-17 07:00

圖片來源:Unsplash

【波士頓教育創新系列專題】波士頓是美國東部的創新引擎,很多的創新都從這裡開始。本專題結合國內教育創新的熱門方向,實地走訪當地的教育創新組織,通過採訪瞭解他們的新思路與新實踐,給國內的教育創新者提供新的靈感與思考。

創新教育、問題解決式教育這樣的詞彙,正在變得越來越流行。這些詞彙的背後,有著對教育的目的,以及在教育過程中如何提高學生主動性的反思與討論。在波士頓,創新教育、問題解決式教育和傳統教育最大的不同,是不再把課堂作為主要的教育情境,而是將學生融入現實世界的問題,基於現實世界的經驗共情及理解問題,給學生提供思維工具與技能工具練習解決問題,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吸收來自外部世界的回饋,而非只是老師的回饋,調整對自我與世界的認知

“宇宙第一技校”麻省理工學院有一個低調的 D-Lab(全稱Development through Discovery,Design and Dssemination),D-lab由機械工程學的高級講師 Amy 在2002 年發起,強調體驗式學習,聚焦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希望能引導學生用數學、科技、工程學、社會科學、商業的技能來改善世界的貧困問題。

D-Lab的發起人Amy,到迦納和當地人一起合作,幫助他們開發並且教他們使用低成本的鑽井方法。圖為當地農民 Manu 讓 Amy 在他的芒果園裡體驗鑽井。Amy 用力把一個管敲到土裡,Manu 把自己的手放在上面當成一個閥,管每向下一寸,水和泥土就不斷往外噴。對於 Am y來說,D-Lab 的教育就像這個親自參與鑽井的過程,“創新,創業,創意,發展,設計,這些概念都很難描述,也很難教。它們很亂,沒有正確的、清晰的答案,就像鑽井一樣,如果你害怕泥濘,你就沒法做。”(圖片來自 Candy)

對於很多人來說,貧窮人口所面對的問題,屬於“看不見的世界”。而 D-Lab 關注解決的問題正是發展中國家,尤其是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人口所面對的問題。那 D-Lab 如何通過教育,讓學生不僅看見,而且感同身受這些問題,最終設計出解決方案來應對呢?

宏觀的視野和系統的理解

D-Lab 的課程設計,關注的是在全球化發展的情境下產生的經濟、文化、發展問題,包括貧窮、環境污染、垃圾處理、性別平等、教育公平等,都從宏觀和微觀多個角度切入。比如針對性別不平等的課程,從宏觀的角度,會從文化上、政治上、經濟上探究是什麼根本性的原因導致了性別的不平等,以及從世界範圍內學習有什麼樣的策略與案例,可以幫助貧困線以下的婦女發展維持生計;針對垃圾處理的課程,首先理解全球範圍內的垃圾問題是如何形成的,繼而通過案例的研究,實地的探訪,綜合消費者文化,圍繞垃圾處理的創業,科技的發展等不同維度探尋垃圾處理的創新機會。

實地的體驗及與當地的協作

大部分的課程設計當中,都會包含學生的實地體驗與實踐。圍繞不同的課程話題,學生會到世界各地和 D-Lab 合作的貧困地區,體驗當地人的生活,瞭解問題,繼而設計解決方案。比如,在探討性別不平等的課程中,學生會到迦納、尼加拉瓜這樣的國家,設計一些能夠增加當地婦女收入的專案。在探討教育公平的課程中,學生會到發展中國家,與當地社區和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合作,結合應用科技設計成本更低、品質更好的建設方案,改善學校設計,包括校舍的光線、溫度、室內空氣品質等。

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與當地社區協作,真正幫助當地貧困人口解決已有的挑戰與問題,D-Lab 在全球範圍內與多個貧困地區與當地政府/學校/非盈利組織等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如波札那、巴西、哥倫比亞、薩爾瓦多、迦納、瓜地馬拉、印度、印尼、海地、摩洛哥、巴基斯坦、秘魯、菲律賓、烏干達、尚比亞等。

結合當地合作夥伴的訴求,D-Lab通過Design for...(為...而設計),Design with...(與...一起設計),Design by...(由...設計)三個途徑來鼓勵學生解決問題。

1Design for ...而設計

在一些項目中,學生扮演的是專家的角色,需要理解當地合作夥伴的訴求,給他們設計解決方案。在這樣的項目當中,學生往往在當地會接收到一個既定的設計挑戰。D-Lab 的老師 Libby 介紹了一組學生的案例。這組學生在供應鏈的課程上,接到了為難民營的難民設計馬桶的挑戰。學生們到難民營實地探訪,瞭解到用於這種情景下的馬桶需要輕便、可移動,而且還要考慮難民使用時的尊嚴問題。學生們設計了第一輪 prototype,這個 prototype 由三到四個元件組成,很輕便,但太多部分組裝起來很麻煩。結合當地人的回饋,他們設計了第二版的馬桶,用回收的材料,把所有的部件都整合在一起,並且提供不同色彩,最後發展成了一款在當地可以大量生產的產品,甚至還創造了自己的品牌Mosam。該馬桶也從提供給難民營,擴展到更多貧困地區。除此之外,他們還開發了針對當地的公共衛生教育服務,最終把一個課程的設計挑戰專案發展成了一個創業項目。

第一版馬桶的pototype:由一個大的塑膠桶和幾個零碎的部件組成。(圖片來自Candy)

最終成型的可移動馬桶,用環保材料製作,可容納10升尿液和10升便便。(圖片來自Mosan網站)

2Design with... ...一起設計

在一些項目中,學生先是到實地去體驗,探索和定義問題,然後和當地人一起設計解決方案。同樣是設計馬桶,D-Lab 的另外一組學生到當地體驗了馬桶的建造,最開始的問題是如何可以優化馬桶的設計,減少馬桶生產的成本。但當學生們在當地生活與探訪之後,他們發現真正的挑戰並不是馬桶本身的設計,因為即便減少馬桶生產的成本,當地人還是得依賴外部的捐獻來購買馬桶。他們重新定義了設計挑戰,從如何減少馬桶生產的成本、讓慈善捐款可以幫助當地人購買更多的馬桶,到如何讓當地人能夠可負擔購買屬於自己的馬桶。

重新定義了問題與挑戰之後,他們開始和當地的NGO合作,探索是不是可以建立一個新的信貸系統。一個馬桶總價是兩百美元,當地人可以首付一筆,然後分期付款,分兩年付清馬桶。此外,因為當地的交通不方便,建造馬桶的材料很難運到當地,他們也開始研究這個分期付款的政策怎麼可以包括材料的運輸,這樣當地人有了材料之後也可以自己建造馬桶。在設計這個系統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和不同的相關利益方討論、溝通,與當地人一起來設計。

3Design by... ...來設計

解決問題的另外一個途徑,是給予遇到問題的人解決問題的能力。D-Lab為當地社區提供Creative Capacity Building (創造能力建設)的專案,專案包括到村落裡提供培訓,或是支援當地的社區創新中心創建,賦力貧困地區的人民變成積極的技術創造者,而非被動的技術接受者。

圖為Creative Capacity Building 創造力能力建設項目的介紹,“CCB是一個鼓勵和培訓本地社區利用科技來發展收入,增進健康與安全,節省勞力與時間的方法論” (圖片來自Candy)

D-Lab 的學生到希臘雅典為青少年難民提供創客夏令營的活動,夏令營結束後,一個17歲的阿富汗男孩說,”這個夏令營給我帶來了新的希望,我覺得我可以創造一些東西和解決問題“。(圖片來自Candy)

“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去教別人”,D-Lab 的課程老師 Libby 介紹,“學生到當地參與實踐活動時,其中一部分時間需要教授當地人課程”。她舉了一個最簡易的課程活動為例子 —— 教授當地人製作刨玉米的工具。把玉米粒從玉米上刨下來,市面上有現成的工具,需要工廠開模具來製作。MIT 的學生對工具做了改良,讓這種刨玉米的工具,每個人都可以自己做,“只要一個金屬片,把它用工具彎成一定的形狀。” 在很多村落,學生們從教這樣簡單、實用的小工作坊開始,”一方面讓參與者有動手的體驗,很快學會使用工具,另外一方面,他們也馬上有可以拿回家裡的實用的器具“。

圖為在 D-Lab 展示的製作刨玉米的工具所需用的材料以及製作流程 (圖片來自Candy)

在 D-Lab 的學生作品展上,有為殘疾人設計的更方便使用的輪椅,在汽車無法行駛的鄉間小路上可以疾馳的摩托救護車,幫助當地婦女創業的用於印刷 T-shirt 的木制印刷板,既能保護蜜蜂又能收集蜂蜜的器具......每個作品背後,都有學生在當地的探索、遇到的問題與思考、一次又一次 prototype 的過程;有一次又一次與當地人真實地互動與被觸動的過程,有看見原本看不見的世界的過程,在實踐當中練習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正如課程老師Libby所說,是”形成世界公民意識的過程“。

作者介紹:

楊雁清(candy),青年文化研究員,9年中國年輕人群體和青年文化研究經驗,美國NAMAC藝術領導力項目學者;同時亦是活躍的文化聯結者與社群營造者,致力於賦力年輕人帶來的改變。曾發起50場年輕人意見領袖分享會議、各種規模的工作坊以及不同主題的社區藝術專案,並被邀請在香港MaD大會,DFC中國年會,TedX演講。著有《胡同裡的沙發人類學》豆瓣上架電子書,曾供稿《城市畫報》《大學生》《時尚cosmo》《時代週報》等媒體。

1、本文是芥末堆網原創文章,轉載可點擊 芥末堆內容合作 瞭解詳情,未經授權拒絕一切形式轉載,違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佈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資訊告訴我們。

來源: 芥末堆

—————

返回